[高中物理]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中的图象的截距的物理意义……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8 19:40:23
实验中,如果木板垫得不够高,所得图象在F轴上就会有一段截距。

看到几份资料上说,这个截距的物理意义是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,或说是最大静摩擦力。

可俺觉得这个截距的物理意义是 最大静摩擦力-重力沿斜面的分力

请高人指点迷津~谢谢~~

[高中物理]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中的图象的截距的物理意义:
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直线表示方法是y=kx+b直线会和y轴交于点(0,b)那么与y轴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就是纵截距 在x-t图像中,纵截距表示在时间为0的时刻的位移,也就是说出发点距离参考系有多远在v-t图像中,纵截距表示在时间为0的时刻的速度,也就是说刚出发的一刻速度是多大。

该实验中
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最大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
两个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

这个截距的物理意义是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,或说是最大静摩擦力。
这个截距的物理意义是 最大静摩擦力-重力沿斜面的分力

截距的物理意义是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或受到的滑动摩擦力

物理意义说是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的说法是不对的,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是效果力,而只有性质力才有物理意义.

这个概念请自己翻书弄清,如果效果力和性质力混淆受力分析是很容易出错误的.

楼主千万别听他的,你说的是对的!只有当轨道平行是截距才等于最大静摩擦了,因为θ=0,gsinθ=0